关于锂电池的报废
2018-07-25
锂电池的报废,高峰期已悄然来临!
从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至今,国家先后在15项产业政策中提及动力电池回收。最早是在2009年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中,提出要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其中就包括了动力电池回收。
然而,动力电池回收概念短期只有炒作机会,具体哪家公司能最终跑出来还没有确定,长线布局还不是时候。
从20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至今,国家先后在15项产业政策中提及动力电池回收。最早是在2009年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中,提出要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其中就包括了动力电池回收。不过,动力蓄电池回收能否产生高利润率还很难确定,而且电池报废也还面临技术、环保、规模化等问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线炒概念就好,长线布局不适宜。
对于锂电池回收,目前还没有到最佳投资时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梯次利用问题,电池回收后有两个方向利用,要么拆解后回收,要么进行梯次利用,后者就是将废旧电池回收后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但国内电芯质量本来就不高,有些新电池甚至只有初始容量90%,而且从技术面看,废旧电池衰减不到80%电量以下,电压会不稳定,一般公司收回的电池电量为40%-50%左右,很难做到梯次利用。
二, 回收网络建设不健全。4S店和经销商等渠道本身是用于销售而非回收,上门回收等环节如何优化是一大问题,各大车企很难单独建立一个独立的回收体系,如需与第三方回收企业合作,利益又该如何分成。
三, 盈利模式不清晰。从行业潜在规模看,中信证券测算,以含有金属量价值量计算,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2023年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市场潜在空间是不小,但问题是如何确保回收企业有收益。目前一吨磷酸铁锂废旧电池提取材料的价值在8100元左右,但回收成本却高达8500余元,一吨三元电池目前会有一些利润,但不可能说只回收三元电池而不要磷酸铁锂,参照国外模式,最理想的是能引入产业基金或者在财税方面给予补贴及优惠。
四, 电池跟踪难度大。要做电池回收,首先必须保证电池生产和回收信息的可追踪可溯源。这样做一方面电池不会流入“黑市”,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电池回收价格体系紊乱。但目前的状况是,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信息平台。
所以,锂电池报废及回收这条路,且走且看且珍惜!
上一个: 电池的发展情况特别让人分裂
下一个: 锂电池防爆技术要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