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锂离子电池首效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24-09-05

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效(首次充放电效率)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和整体性能。以下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首效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影响锂离子电池首效的因素


1、负极材料特性


比表面积:石墨负极的比表面积越大,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所需的锂离子就越多,从而降低首效。


材料类型:硅基负极材料虽然具有高储锂能力,但其体积变化大,易导致SEI膜不稳定,进一步降低首效。


2、电解液成分


溶剂类型:电解液中的溶剂种类对SEI膜的形成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例如,碳酸乙烯酯(EC)含量较高的电解液有利于形成稳定的SEI膜,但过高或过低的含量都可能导致首效下降。


添加剂:电解液中的成膜添加剂如碳酸亚乙烯酯(VC)等,可以促进SEI膜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从而提高首效。


3、化成充电制度


充电电压和电流:化成充电时的电压和电流设置直接影响SEI膜的形成质量和厚度。过高的电压和电流可能导致SEI膜过厚且不均匀,从而增加锂离子的消耗并降低首效。


化成容量:化成充入容量是影响SEI膜形成效果的重要因素。适量的化成容量可以确保SEI膜的形成质量,同时避免过多的锂离子消耗。


4、电池制造工艺


涂布和压实:正极和负极的涂布厚度和压实密度对锂离子的传输和SEI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均匀的涂布和过高的压实密度都可能导致首效下降。


卷绕和装配:卷绕过程中的张力控制、对齐度以及装配过程中的清洁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电池的内部结构和性能,进而影响首效。


提高锂离子电池首效的策略


1、优化负极材料


减小比表面积:通过优化负极材料的颗粒形态和粒径分布,减小其比表面积,从而减少SEI膜形成所需的锂离子量。


引入稳定剂:在负极材料中引入稳定剂如碳包覆层等,以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SEI膜的稳定性。


2、调整电解液配方


优化溶剂比例:根据负极材料的特性调整电解液中各溶剂的比例,以形成稳定且致密的SEI膜。


添加成膜添加剂:在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成膜添加剂如VC等,以促进SEI膜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


3、优化化成充电制度


精确控制电压和电流:根据负极材料的特性和电池设计需求精确控制化成充电时的电压和电流设置。


优化化成容量: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化成充入容量范围以确保SEI膜的形成质量并避免过多的锂离子消耗。


4、改进电池制造工艺


提高涂布和压实精度:采用先进的涂布和压实设备和技术提高正极和负极的涂布厚度和压实密度的均匀性。


加强清洁度和质量控制: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加强清洁度控制和质量检测确保电池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和性能稳定性。


5、采用预锂化技术


负极预锂化:通过预锂化技术在负极表面预先沉积一层锂层以补偿SEI膜形成时消耗的锂离子从而提高首效。常见的预锂化方法包括负极提前化成和负极喷涂锂粉等。


结论


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综合考虑负极材料特性、电解液成分、化成充电制度以及电池制造工艺等因素。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并采用先进的预锂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效并提升其整体性能。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材料和工艺条件下提高首效的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试验和优化。

上一个: 常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功能

下一个: 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原因及防范措施

Top
© 2020 中山普纳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